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火锅
近日,TFBOYS组合中的王俊凯,因肖像权纠纷,将A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300158)告上了法庭。
来源:中国庭审公开网
对此,振东制药回应称此次事件是门店(贵州一品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五百零一分店)自行P图,与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关系。
其实不管有没有关系,这对上市公司来讲,都构不成致命威胁。反过来,王俊凯状告上市公司,搞不好还为振东制药提高了知名度,来了一波反向宣传。
不过,人红是非多。
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振东制药,自身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于人前。昔日钙王被高价转手;巨额现金被股东分红套现;收入滑坡、屡屡亏损。
不知这样的振东制药,还有什么资本在脱发赛道,与三生制药(HK1530)一较高低?
一、收入滑坡,屡屡亏损
回看振东制药和三生制药的发家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并购。
三生制药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药研发和生产的药企之一。自2014年起,三生制药通过投资并购,不断扩充业务板块,目前已形成生物制药、毛发健康、CDMO三大业务领域。
振东制药则于2000年左右进入中药行业,而后边并购边发展,重组了一系列公司,从1个产品发展到613个品规。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药占总收入42.91%,化药占56.4%。
来源:太平洋证券 三生制药(左),同花顺-振东制药(右)
大家都知道医药制造行业暴利。2023年上半年(目前只有半年报数据,未公布三季报数据),生物制药实现营收37.84亿、毛利32.02亿、归母净利润9.81亿。算下来,毛利率高达85%,归母净利率高达26%。
然而同样并购扩张走到今天,振东制药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自2022年以来,振东制药毛利率基本稳定在50%上下。而在医药这个重渠道的赛道里,50%的毛利率根本不值一提。
来源:同花顺-振东制药
扣掉40%左右的销售费用率以及10%+的管理以及研发费用率后,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振东制药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1.48亿、-3393.30万,均以亏损告终。
不仅利润层面屡屡亏损,振东制药的收入规模也在频频下滑。
事实上,振东制药和三生制药,如今都处在一个热门赛道里——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可用于脱发治疗。在容貌焦虑、医美盛行的当下,脱发治疗市场前景广阔。根据《2022 都市人群毛发健康白皮书》预测,2025 年我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563亿,比 2021 年的234翻了一倍有余。
而从米诺地尔的市场格局来看,三生制药的曼迪品牌一家独大,振东制药的达霏欣品牌紧随其后。
理论上,这应该是三生制药和振东制药乘势而起的好机会。然而根据数据显示,三生制药收入规模始终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继续同比增长22.3%。反观振东制药,2022年收入同比下降26.8%,2023年前三季度继续同比下降0.55%。
可见,虽然振东制药坐在国内米诺地尔龙二的位置上,却仍难掩业绩的下行。
二、变卖优质资产,分红套现
这样的结果,或许从振东制药处置了朗迪制药时,就已经注定了。
在振东制药众多并购案例中,最成功的一笔当属2016年以26.46亿对价,收购了朗迪制药(原名康远制药)。为此,振东制药形成23.03亿巨额商誉(并购溢价)。
事后来看,这笔看似当了冤大头的买卖却相当划算。
朗迪制药主营业务为钙制剂等产品,旗下“朗迪”钙品牌已小有所成。到了振东制药手里后,朗迪钙更上一层楼,市占率接连反超盖中盖、迪巧等国内外对手,成为中国钙王。
从数据来看,朗迪制药并表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17年),振东制药颗粒剂销量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7.6%和62.86%。
到2020年,朗迪制药实现营收13.27亿、3.57亿,占振东制药同期营收27.37%,占净利润136.26%!
来源:创业板关注函〔2021〕第 356 号
利润占比超100%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朗迪制药,振东制药早已亏损。然而,这样一张扭亏为盈的王牌,却被朗迪制药于2021年转手卖掉了,作价58亿。
26.46亿买入,58亿卖出,单从价格来看,振东制药不亏。但代价却是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振东制药连年亏损,而且收入大幅滑坡。
如果说2022年的收入下降,是因为并表范围发生变化,还情有可原。但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继续下滑,则已然证明,失去了钙王的振东制药,恐怕根本无力发展。
而振东制药却专挑优质资产处置,此举不仅投资人看不懂,监管部门也看不懂。监管部门曾下发《关注函》,询问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
对此,振东制药回应称,钙制剂市场竞争激烈,中药和创新药持续繁荣。言下之意,卖了朗迪制药,便于有资金更好的支持中药和创新药投入。
来源:振东制药公告
这么乍一听,倒是合情合理。但问题是,为何收入依然疲软?如今朗迪制药出表已有两年,其他业务条线的业绩增量在哪里?
进一步来看,事实上,这笔巨款并未见用于业务投入。
根据公告显示,2021年振东制药只收到一期价款52.43亿,扣除应扣项目(丧失控制权日子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后,实际现金净额则只有49.6亿。
来源:振东制药公告
来源:振东制药2021年年报
而这笔钱在公司账上还没捂热,就通过分红,将其中27.74亿分给了股东。
此外,自2022年至今,振东制药的负债规模从20.42亿,一路降至9.53亿。也就是说,振东制药又拿了10个多亿还债。
来源:同花顺-振东制药
至此,振东制药卖掉朗迪制药后收到的资金只剩下了10亿+,如今全投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身上(2022年10月31日,二期价款已支付。按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规模来看,其中大概已包含二期收购价款)。
来源:同花顺-振东制药
简单整理一下,也就是说,振东制药卖掉了支柱业务,宣称是为了有资金发展其他业务,但资金到账后,却迫不及待的将大部分返还给了股东和债权人,由此导致资产和负债全面缩表,上市主体收入利润日渐萎靡。
此举,究竟是为了发展新业务线,还是为了把优质资产变现,落袋为安?
三、生产劣药,多次吃罚单
更有意思的是,朗迪制药易主后,爆了个大雷。
2023年10月16日,朗迪制药吃了一张罚单。事由是共计有32批次碳酸钙D3颗粒等药品抽检不合格。为此,朗迪制药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0天;没收金额618.41万;处罚金额高达1.34亿。
而这批产品是于2021年2月3日-2022年11月29日期间,由朗迪制药自行生产及委托振东制药生产。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2月-8月朗迪制药还在振东制药体系内,未被出售。
来源:企查查
进一步向前追溯就会发现,这种事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21年1月19日,彼时还未更名的北京振东康远制药,也曾吃过一张罚单。金额不大,只有几十万,但性质相当恶劣,处罚事由是被查出存在生产劣药碳酸钙D3片(II)的行为。而这批不合格产品,产自2019年。
来源:企查查
缕一缕,也就是说,至少从2019年开始,朗迪制药就存在生产劣药的行为。而后自2021年1月首次被查出。
2021年1月19号被罚,1月29号康远制药即更名为朗迪制药;同年8月17号振东制药即将朗迪制药高价转手(8月签订股权出售协议,10月完成交割)。转手后又被查出,转让前后均存在大量批次产品不合格。
那么回头想想,振东制药应该早就知道朗迪产品(或部分产品)不合格,又已被监管部门盯上,吃了罚单。这种时候,尽快把烫手山芋高价变现,实为“上策”。
卖掉朗迪制药后,振东制药一次性向股东分红27.74亿。而截至2022年6月末,振东制药实控人李安平持股34.61%。粗略计算,这一波李老板拿走了小10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李老板的持股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从昔日最高59%一路降至29.61%。
来源:同花顺iFinD-振东制药
公司层面,振东制药资产端负债端全面收缩;实控人层面,老板减持分红疯狂套现。这样的振东制药,还有救吗?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