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人工晶体:国采时代来临!厂商日子好过吗?菠菜原创

人工晶体:国采时代来临!厂商日子好过吗?

发布日期:2023-10-15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国产替代正当时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近期医用耗材类产品的国家级集中带量采购步伐不断加快,创伤类骨科植入物集采公告刚发布不久,联合采购办公室又在9月14日发布了对人工晶体类和运动医学类耗材的集采公告,标期2年。

采购公告 来源:网络

对于人工晶体而言,自2020年以来其实已经历过地方或多省级行政区联盟集采的反复“洗礼”,业内对本次国采自然也是早有预期。不过和上一篇咱们聊过的那些骨科耗材厂商总要经历短期阵痛相比,爱博医疗(688050)和昊海生科(688366)这样的国产人工晶体厂商似乎对集采显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那么人工晶体这个行业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一、人类用量最大的植入类医疗器械

首先来认识一下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其实是一种能经手术植入眼内的精密光学部件,一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依据材料强度,可以划分为硬质人工晶体与可折叠人工晶体,前者无法折叠,所以植入的时候要切一个5.6-6mm的伤口,对眼部而言还是挺大的。而且这样的手术还需要缝线,这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散光和术后反应。而后者就比较高级了,可以对折甚至弯曲,在植入的时候就可以只开个2.8-3.2mm的小口,进入眼内再自动展开。甚至都不需要缝合伤口,术后负面影响自然非常有限。

自二十世纪40年代首次得到临床应用以来,人工晶体植入在微创手术、材料科学及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下快速发展了几十年,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眼科术式了。可以说,人工晶体就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

应用方向上,人工晶体目前主要集中在白内障领域。白内障是一种高发眼病,因老化和外伤等原因的作用,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会变得浑浊不堪,难以视物。目前的治疗手段就是通过超声乳化技术摘除浑浊晶状体,再把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白内障在全球范围内患病基数都非常庞大,可谓是世界第一致盲眼病,这也使得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成为眼科手术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白内障手术过程图示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兴证券研究所

二、国内行业

国内白内障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是80%,对人工晶体的市场需求那更是不用多说,那么国内厂商在这么一大块蛋糕上的表现如何呢?

很遗憾,国内的人工晶体市场一直是一个跨国巨头占据绝对优势的地方,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蔡司等四大外资厂商绑一块的市场占有率有65%左右,而国产品牌因为在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空间,目前市场认可度还是差一些。上文我们提到过硬质人工晶体和可折叠人工晶体的区别,国产人工晶体厂商有一些还仅仅停留在硬质阶段,即使能生产可折叠人工晶体的有限厂家,制备工艺和美德等国的成熟厂商相比也有差距,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要高一些。

不过近几年陆续组织的省际乃至国家级的集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以去年开标的京津冀“3+N”联盟(含14个省级行政区)为例,首先入围产品都是可折叠产品,硬质人工晶体将像前代的胰岛素产品一样,逐渐走下历史舞台。中外品牌方面,爱博医疗等国产品牌已在中低端产品中占据了较强的话语权,但高端产品目前还没有太好的突围表现。不过跨国四巨头的整体采购量仅占37%,和既有市场份额相比是降了不少的,国产品牌的替代效应还是挺显著的。

"3+N"带量采购中端产品采购份额情况 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研究所

这自然也反映在了厂商的业绩层面。

爱博医疗的营收在2016-2022年(5.8亿元)实现53.95%的CAGR,而净利在2018-2022年(2.33亿元)也收获了83.98%的CAGR。2023H1营收同比进一步增长49%至4.1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6.3%至1.5亿元。而昊海生科也不遑多让,2023H1人工晶体贡献了2.04亿元收入(+58.15%)。


和骨科耗材等其他品类不同的是,国产人工晶体厂商面对的是一个外资份额更大把持更深入的市场。所以借集采逐渐扩大之势,可以实现徐徐蚕食的战略意图,加速替代。即使终端价格有一定降幅,但抢来的市场份额毕竟属于从无到有,怎么算都是赚得多。而骨科耗材等厂商往往要从已经攥在手里的高毛利市场份额里划出一大块纳入集采范围,这自然会肉疼。

爱博医疗2022年度报告对于集采的分析 来源:公司年报,笔者整理

三、医保支持,新方向亦受关注

长期来看,决定国内人工晶体行业发展趋势的第一大原因自然还是来源于常谈常新的老龄化问题。

目前国内老龄化步伐正处在快速增长区间里,65周岁以上人口比例已从2010年的8.07%增长到2019年的11.47%,“银发社会”已在不远的将来。相应地,白内障患者也预计会达到1.32亿人的庞大基数。这其中会因病造成失明的人数也会有1,000万以上,可以说对人工晶体的需求是十分急切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 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

而且,患者手术率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国内每年每百万患者当中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例数(CSR)已经从2011年的不足四位数跃升至2662,但和12700的美国、12400的日本相比仍然有数倍的差距,甚至连印度CSR都达到了5600。卫健委在去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重点提到“十四五”期间全国CSR要达到3500以上。看来和稳定增长的患者基数相比,恐怕这个变量的想象空间更大。

此外,医保体系的大力支持也是行业的另一大助推剂。

防盲治盲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基于此,白内障手术在自费项目众多的眼科领域里也成了深受医保关照的不多领域之一。目前各省市白内障手术费用的报销比例已经普遍在70%以上,更多的患者有能力负担手术费用。而且目前国采已在推进,可以进一步关注国产人工晶体的中选情况。

当然,人工晶体的应用其实不止白内障。随着ICL人工晶体的发明,对高度近视的治疗不再限于飞秒技术等主流术式,可以通过植入手术来完成。而且植入手术是可逆的,如果术后不适还可以取出,这是激光等其他切削眼角膜组织的手术所实现不了的。

如果能克服技术差距和安全性问题的话,自主品牌产品在渠道和价格方面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毕竟根据爱博医疗招股书的说法,同等性能下,国产品牌价格只有进口品牌的62%左右。对于国产人工晶体厂商来说,有没有底气和进口产品贴脸打擂台,从跨国巨头眼皮下抢份额是能否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