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栗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7月31日,德康农牧(全称: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是该公司第三次递表,前两次分别是2021年6月和2023年1月。也就是说,从第一次冲刺上市至今已历时2年。
这家来自四川成都的企业主要从事生猪及黄羽肉鸡的畜牧养殖。由于德康农牧2022年生猪销量为540万头,在中国生猪供货商中排名第六,故也被称为“猪老六”。
“猪老六”的二股东陈育新在德康农牧的持股比例为12.34%。他本名叫刘永美,正是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的三哥。
前十大生猪供应商排名 摘自《招股书》
陈育新1950年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城关镇,由于家庭贫困,自小被过继到一家姓陈的人家并改名为陈育新。虽然如此,陈育新依然与刘家三兄弟一起创办了育新良种场。90年代四兄弟决定分家后,陈育新继续从事饲料业务,这便是之后的华西希望集团。
2020年至2023年1-5月,德康农牧分别实现营收81.5亿元、99亿元、150亿元和63.6亿元。然而,收入增长的同时,德康农牧的净利润却大幅波动,2020年至2023年1-5月分别为36亿元、负31.7亿元、9亿元和负21.8亿元。
由此可见,德康农牧正处在一个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中,这也反映出当下养猪赚钱是真的不容易。带着如此算不上漂亮的业绩数据奔赴IPO,德康农牧能获得市场认可吗?
一、毛利率大幅震荡下行
2022年,生猪销售占德康农牧总收入的78.1%,其中最主要的是商品肉猪,占总收入的76.6%。家禽销售的占比在21.4%,主要是黄羽肉鸡。
分产品收入 摘自《招股书》
2020年至2023年1-5月,德康农牧的综合毛利率好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路下跌,分别为38.8%、7.7%、13.8%和负6%。生猪销售的毛利率则更为波动,分别为55.8%、10.2%、14.3%和负5.7%。
毛利率大幅震荡下行与生猪价格以及饲料价格紧密相关。
从下图可以看到,生猪平均价格从2019年4月开始上涨,2019年10月至2021年初均保持较高水平,最高在约35元/KG左右。然而,2021年1月后生猪市场价格开始大幅下滑。2023年以来的价格大约在15元/KG左右。
生猪市场平均价格 摘自《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2018年我国爆发了非洲猪瘟,导致商品肉猪及种猪存栏量减少。由于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加剧,母猪存栏量及肉猪供应量大幅下降。因此,肉猪价格自2018年至2019年快速上涨,2020年达到34.1元/KG。随着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2021年及2022年生猪出栏量恢复,生猪价格随之下降。
德康农牧2021年的商品肉猪平均售价为2111元/头,相比2020年的4304元/头下跌超过50%,2023年1-5月,平均售价更是下滑至1828元/头。
销量与平均售价 摘自《招股书》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和豆粕价格一路上升。相对于2018年,2022年的每吨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分别上涨了39%和36%。根据《招股书》,德康农牧的饲料成本占总销售成本的比例大概在69%-72%之间,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项。
玉米和豆粕的平均市价 摘自《招股书》
单价上不去,成本又下不来,两端挤压下的德康农牧在2023年1-5月的毛利率为-6%,可以说是越卖越亏。
二、扩张不停步,资产负债率高达83%
尽管毛利率在震荡中不断下滑,但德康农牧的扩张之路却并没有停止。
从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3年1-5月,德康农牧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金额分别达到了29.4亿元、22.3亿元、10亿元和5亿元。截至2023年5月底,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为93.5亿元,其中包括了11亿元的在建工程。
德康农牧也表示,“我们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于2021年12月31日大幅增加,此乃由于我们于2021年透过兴建更多生猪及肉鸡养殖场及饲料厂来扩大产能。”
为了满足扩张的需要,德康农牧大幅举债。截至2020年底、2021年底、2022年底以及截至2023年5月底,计息借款分别为41.6亿元、59.7亿元、69亿元和70.4亿元,一路增加。其中,需在1年内或应要求偿还的计息借款在2023年5月底达到了49.9亿元。
计息借款 摘自《招股书》
2023年5月底,计息借款占到总资产的40%;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83.4%。债务对权益比率也从2020年的50.5%升至2023年1-5月的227.4%。
2023年5月底,德康农牧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0.7,低于1。也就是说,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公司的流动性告急。
主要财务比率 摘自《招股书》
2023年5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亿元,不到计息借款流动部分49.9亿元的一半。这也难怪2年来德康农牧始终坚持冲刺二级市场寻求补血了。
三、仍处于“猪周期”下行区间
其实,进行产能扩张在上市猪企方面也很普遍。根据海益基金的统计,2021年至2022年就有牧原股份(002714)、唐人神(002567)和罗牛山(000735)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非公开募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产能扩张。
上市猪企非公开募集 摘自《绕不开的猪周期》 海益基金
牧原股份在2022年6月的调研中表示会在下半年持续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温氏股份(300498)在2022年11月25日的公告中表示,已经提前实现年初制定的14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目标。新希望(000876)在2022年9月5日公告表示,年底能繁母猪出栏量1400万头,2023年冲刺1850-2000万头。
根据海益基金的研究,从2006年5月至2022年5月,已经经历过完整的四轮“猪周期“。而目前正处于第五轮猪周期的下行区间,其特点是负债扩产能、自养及外购猪仔养殖利润持续为负、去化缓慢以及出现压栏等。
猪周期 摘自《绕不开的猪周期》 海益基金
显然,各养猪企业的产能扩张会加剧供过于求的局面。也就是说,巨头企业加杠杆扩产能,强行忍受亏损会使得猪周期的下行周期延长,形成现“金流枯竭→被迫抛售生猪→市场供应增加→猪价下跌→资金更紧张→抛售生猪”的恶性循环。
未来猪价如果进一步下跌,无疑会蚕食德康农牧本就可怜的利润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背负的高额债务更让人为其资金安全捏把冷汗。
除此之外,《招股书》中披露的一些不合规事件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比如德康农牧由于未能完全遵守环境保护法律及法规,被处以16笔行政罚款,总额约为300万元(每笔在5600元至590000元)。这主要是由于排放了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所致。
再比如,德康农牧有2个农场占用林地未取得有关林地使用的相关批文或者是完成备案,占用林地的面积约为150亩。
此外,就经营必须取得或者需要重续的许可证,德康农牧也存在瑕疵。例如,未能为26个农场取得或办妥重续种畜禽生产许可证,以及未能为4个农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
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猪老六”在合规和社会责任上的缺失也不容忽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