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辣子鸡
最近,智能音箱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一天上涨3.16%,近一周涨幅5.62%,像惠威科技(002888)、漫步者(002351)等相关玩家都喜提了一波涨停,拿出了傲人的成绩单。
漫步者股价涨幅情况
但今年的反弹有多强烈,去年的市场就有多惨烈(这个我们一会儿聊)。
既然最近智能音箱经过长时间的沉寂,又重回上升通道,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这是回光返照,还是真的要卷土重来。
一、遍地哀鸿遍野
2022年,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销量同比下滑接近30%,销售额也同比下降了25%,即便是到了双11等消费者狂欢的节日,智能音箱的数据也不甚理想。
笔者还记得多年前家里拥有第一台智能音箱的心情:很时髦,很新奇,科技属性显露无疑。但多年之后,已经放在家里开始吃灰了。
在这个赛道上,即便是领头羊过得也不是特别滋润。作为智能音箱“鼻祖”级产品(Echo)所在的公司:亚马逊,也爆出决定整合设备部门团队,该部门就负责Echo智慧音箱和语音助理Alexa等设备,毕竟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砍掉非盈利的业务线,对于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公司来说,也无可厚非。
六年前,Echo智能音箱出货量达2200万台,市场份额达已经突破了60%。六年后,就面临裁员、业务整合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
二、几家欢喜几家愁
所谓的智能音箱,简单上就是将传统音箱进行改造,让其拥有语言交互、智能家居控制等更加智能的功能。如果我们把它的产业链打开,你就会发现上游的芯片、麦克风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服务商、再到下游的品牌与渠道,组成了智能音箱的大家庭。
智能音箱产业链
智能音箱的开山鼻祖非Echo莫属,2014年它推出的第一代产品风靡全球,开篇也说到它三年之后就拿到了63%的市场占有率,有点儿像如今的VR眼镜市场,一家独大。
如果说Echo的繁荣在2017年,那整个智能音箱的狂欢则是在2018-2019年,尤其是在国内,像阿里、百度、小米都纷纷入局。根据官方的数据,2018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800%(你没有看错),甚至在2019年都有126%的增长。
甚至有人说,在华强北,甚至超过200个团队在从事智能音箱生意(笑)。那个时候谁家里能听见一句“小爱同学”,感觉就是科技时代的弄潮儿。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短时间内众多玩家的涌入,让行业开始出现恶性竞争,2019年下半年价格战出现,让不少中小玩家开始迅速退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时,疫情的到来,让智能音箱市场的销量增速出现断崖式下降。
2020年国内销售额增速不足3%。都如今疫情走了,但高增速的智能音箱也一去不复返了。
2022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市场
三、降维打击、生存空间被挤占
不少朋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to C行业在疫情放开后就快速反弹,智能音箱还是继续保持萎靡呢?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挑几个最重要的说。
1. 短期内智能音箱产量、品牌激增让消费者逐渐失去耐心,产品开始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你可以去翻翻黑猫投诉平台上对智能音箱的吐槽和投诉,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对大品牌的投诉。毕竟在价格战压力的背景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智能音箱市场份额情况
基于IPv6的Matter通信协议出现,才逐渐解决了了这个问题。虽然目前行业的集中度已经比较高了,但高集中度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头部玩家可能不思进取,不在用户的体验感上下功夫。此外,无孔不入的广告或许也是商家走错“一步棋”。
本来应该是在AI的加持下提升体验感的智能音箱,但没想到实际体验大打折扣,搁谁谁也受不了。
购买智能音箱动因
2. 智能音箱本身的定位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智能音箱本身也是一个非必需品。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家肯定会首先收缩非必要的产品和服务支出。
现在已经站在十字路口的智能音箱,该何去何从?
说实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头部玩家已经开始向高端转型,比如做大智能音箱的屏幕,并且搭载屏幕以及摄像头,以此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和服务功能,在同质化的市场寻找差异化。
但话说回来,曾经失去耐心的消费者,是否能重新回到智能音箱市场,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笔者觉得,很难,但值得一试。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