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泡芙
自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于2021年底将幽门螺杆菌新增为致癌物以来,这个听来并不陌生的医学概念再一次搅动了A股市场。
其实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联性在学界早有广泛共识了,我国作为胃癌大国,每年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都占了全球近半数。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治疗力度倒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控制手段。
恰逢这股热度,国内首个幽门螺杆菌居家自测产品——诺辉健康(06606)的“幽幽管”也于年初获批上市。可孚医疗(301087)等厂商的检测试剂盒、抗幽益生菌甚至抗幽牙膏等一众概念产品随后也陆续亮相。这些东西靠谱吗?大半年过去了,到底表现如何呢?
一、感染率高,可防可测可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的一种微生物。生存在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形态上呈螺旋或S型。是少有的能在强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
作为一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基数都是很庞大的。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的发展中国家,感染率会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因人口密度大且共餐制传统根深蒂固等缘故,据估算得有高达40%-60%的人口携带Hp,感染率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来源:中华医学会、安信国际
其实每个人的消化系统中都存在很多微生物群,我们对幽门螺杆菌尤为重视主要因为其被证实是多种肠胃疾病的主要诱因,也是I类致癌因子。《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中明确指出30%的Hp感染者会出现肠胃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还有1%甚至会最终发展为胃癌。这1%的比例看起来虽然不高,但由于感染者基数在这儿,我国潜在胃癌群体有7000万之多。站在公共卫生的角度,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抗击胃癌共识报告中就建议各国进行关于幽门螺杆菌筛查及治疗的探索。日本就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该国2013年开启的消灭胃癌计划中,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提高Hp的预防和筛查。目前来看结果不错,2020年胃癌病死率已下降约40%。
这说明幽门螺杆菌虽然易感染,但同时也可防可测可治,我们不必太过担心。
Hp的感染其实多在儿童时期,成年后就很难感染了。这可能是成年人抵抗力强,手卫生习惯也明显好于儿童的缘故。小孩子不但胃黏膜脆弱,而且家长往往也不注意喂食方式,不少人都有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的习惯,这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所以有孩子的读者,还是建议去检测一下家里大人的感染情况。不过对于儿童并不建议进行检测和治疗,一方面药物存在副作用,儿童依从性也不佳;另一方面,即使一时根治,儿童也容易再次感染。简单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在儿童时期发生,而检测治疗建议放在成人阶段进行。
说了这么多背景小知识,在了解相关产业之前,笔者还是先提供给大家几条预防贴士:
二、治疗方案成熟,但抗生素耐药成忧
在治疗方面,治疗方案和药品其实都挺常规。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7版)中推荐的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都是常见抗生素,大家肯定耳熟。但这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我国较严重的抗生素耐药现状。中华医学会在2005年特意在全国多地对幽门螺杆菌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研究,患者普遍对多种抗生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对治疗根除率必然有所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治疗方案 来源:头豹研究院
所以国内在临床上一般使用1种铋剂+1种质子泵抑制剂联合2种抗生素共同使用的“四联疗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耐药问题。铋剂是唯一一种可以直接作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胃粘膜保护剂,能提高耐药菌株的根除率;而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起到减少胃酸分泌和胃溃疡对症治疗等作用。
治疗中用到的这些广谱抗生素,顾名思义适用范围是很大的,所以这些产品用量都很大且供应商庞杂。幽门螺杆菌这一个事儿很难对行业格局产生直接影响,分到具体厂家头上更不用说了,基本聊胜于无。而铋剂主要应用在胃病领域,行业集中度很高,TOP 4能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龙头华纳药厂(688799)一家就占了三成以上。从华纳药厂的财报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胶体果胶铋这一与幽门螺杆菌治疗直接相关的产品产销量在2021年出现高速增长。
华纳药厂2021年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来源:公司年报
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拉唑类药物市场也相对集中一些。像泮托拉唑市场份额TOP4占据60%以上份额,其中华纳药厂不但同样是主要玩家之一,还占了原料药65%的产能。此外,1月份概念爆火时收获4天4板的龙头亚太药业(002370)也是拉唑类药物的重要厂商。
2020年中国实体药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市场竞争格局 来源:米内网、头豹研究院
看来在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各类治疗药物中,主要适用于胃病领域的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行业是集中度较高且和Hp关联性很强的。如果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渗透率能取得较大提升的话,像华纳药厂这样的市场领军者或许可以受益。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产品从体量上来看其实都不是各家公司的业务主力。这些所谓概念股的异动更多地是一种资金炒作,难指望业绩层面的实际兑现。
三、检测增速显著,居家产品表现超预期
四联疗法除了上文谈到的耐药性问题之外,不少患者也会因为依从性不佳等原因出现复发。学界一直在微生物制剂等领域寻求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不过目前还未见可靠路径。
相对于治疗药物的无甚新意,检测手段倒是有所革新。
以往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诊断主要包括院内的侵入性的胃镜活检和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气试验两类。后者对患者来说无疑比胃镜接受度高得多,而且灵敏度也足够,所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而在文首提到的诺辉健康“幽幽管”获批之后,更方便的居家自测产品成了国内幽门螺杆菌检测市场有力的增长点。有研究机构测算国内Hp检测市场今年能达到86.6亿元。
不过测算的再高还得用业绩说话。诺辉健康今年半年财报披露“幽幽管”上半年实现收入8,350万元,毛利率高达90%。表现甚至高于公司和市场的普遍预期,是诺辉健康2022H1营收同比增长414%,毛利增长650%的助推引擎。看来居家检测这样的消费级产品确实前景可观。
“幽幽管”2022H1财报表现,来源:公司公告
四、别被割了韭菜
除了药物和检测产品这样的正途之外,不少公司也在其他方向上动起了脑筋。科拓生物(300858)和均瑶健康(605388)布局了益生菌抗幽产品的研发,还有公司甚至快人一步已经推出了所谓的“抗幽牙膏”。益生菌对Hp是否有效笔者不妄作判断,但指望用牙膏来对付根植在胃部的幽门螺杆菌,那可真是妥妥的智商税了。白浪费钱不说,药监局明确指出这些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抗菌成分。这不但对抗幽没有帮助,还会造成口腔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看来幽门螺杆菌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相关概念的异动也多止于资金炒作而非基于可靠的市场前景。对我们个人和家庭健康来讲,一方面当然要提起重视,另一方面也得注意别因为忧虑而被不靠谱的产品割了韭菜。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