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昨天:扫雷又一弹!聊聊养猪大户牧原股份一文,有一些小伙伴看了之后有疑问。那么针对核心问题,咱们接着来聊聊。
文章中,我先计算了一个前提,即生猪出栏量是能繁母猪的17倍。计算依据是农业农村部的调控指标,即能繁母猪保有量4100万头,对应的猪肉产量是5500万吨。再结合每头生猪平均产肉78.9公斤,综合推出能繁母猪:生猪出栏=1:17。
很多小伙伴认为,这里计算的17倍关系,用的是全国数据,代表的是平均水平。而牧原是养猪企业代表,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大家愿意相信牧原就是优秀,那也确实反驳不了。
那么,我们就假设牧原出栏量没问题,它自己公布的数据也都没问题,用这个再来计算一下。
2018年牧原曾说过公司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在24左右,2020年初在接受投资者机构调研时曾表示育肥存活率91%左右。那么MSY(每年每头母猪出栏的肥猪头数)=24*91%=21.84。
来源:iFinD
来源:牧原股份5月20日调研活动记录
按这个数据计算,相较于行业的17倍,牧原养殖效率大概高了28.47%。同业比较,绝对是顶尖的。
而其秘密武器,就是重资产养猪。牧原一直坚持完全自繁自养,号称养殖高效。
但问题是,牧原这几年疯狂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却没再看出任何效率提升。
上一篇文章我曾提到过,牧原现在每头猪对应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较2018年已经增加50%。注意,是每头猪对应的固定资产投入。
据牧原说,这些全部用在了猪舍的改造升级上。那么理论上,牧原这三年的养猪效率,应进一步大大提高。
来源:同花顺财经- 2021年7月14日
然后时至今日,牧原的PSY仍然在24左右,养殖效率相较于2018年,几乎没有多大提高。那么,这几年单位投入成本增加的50%,是不是真的值得?
尤其是,固定资产背后的主要供应商还是自己的关联方。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必要的改造升级,又有多少是不必要的投入?
而这部分,若猪没享受到,那谁享受到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