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茅台老憋屈了,因为宁德时代(300750)作为创业板一哥可谓风光无限,还被封为了宁王。可是就在今天,宁王突然闪崩。大家先来感受一下宁王那一刻的刺激↓
神马?宁王跌了!
神马?宁王跌停了!
神马?宁王又被翘板了!
我知道,你想知道原因。剧本是酱紫滴:有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36氪(KRKR),写了一篇作文。其实内容也算是业内旧闻,说宁德时代的老板曾毓群和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会议室开撕。主要原因是何小鹏打算减少宁德时代的采购量,改用中创新航。从名字上可以猜到,这家规模肯定比不上宁王。但是宁德时代成为电池一哥后就除了霸王条款,也就是和车企要共建生产线,还要保证20%的毛利且付款方式不是定金而是押金(占用甲方资金)。这让本来就是重资产的车企纷纷想脱离宁王的“魔爪”。
广汽,弃用宁德时代,转用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688567);
比亚迪,自己用自己的电池;
特斯拉,用LG的电池;
长城,蜂巢能源(自己旗下的);
小鹏,中创新航和韩国 SKI。
……
所以,曾老板才要动气。规模小了,成本就保证不了。
即使大厂纷纷逃离宁德时代,但宁王在电池领域依旧是半壁江山。国内11月动力电池企业排行榜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11.45GWh的装机量,继续排名国内企业第一,市场占比55%。经济学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制造业讲究规模效应,产能越大(目前宁德时代有效产能150GWh),越便于控制成本。宁德时代能够出霸王条款的根本原因也在于,这两年锂电池的稀缺性,难以买到,所以会影响车企的交付能力(参考蔚来和当年的特斯拉)。
问题是,这事明明是今年年中发生的,为何现在36氪拿出来说事?这个时间节点比事件本身还有意思。
最近宁德时代股价一直在走下行通道,这个原因恐怕不是半年前的争端,而是另一个技术路线——铝离子电池。
神吗?因为锂变贵了,就开始整铝离子了?是的,就在本月初,传说充电12分钟实现续航1200km且寿命更长的铝离子电池,在一家名为亚洲能源的公司投产。这意味着这种传说中的电池要量产了。于是有人在互动者平台问宁王是否有布局,宁王回复已经布局了钠离子电池。
单从技术路线上说,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铝离子电池目前的数据仅是实验室数据,没有量产的数据支持。此外,铝离子电池目前容易被腐蚀,而且这也不是市场新概念了。简单的解释,假如一个月不用,铝电池会由于易腐蚀而损失80%的电量。所以看似诱人的数据,不过是停留在实验室里。因此,锂电池依旧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那么,宁王回复的钠离子电池呢?
钠,的确不稀缺,也便宜,但硬伤是能量密度200Wh/kg,只够三元锂电的下限。钠离子相对更适用于储能电站和乘用车,在咱们常见的家用轿车上,钠离子电池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所以,钠离子电池可以量产,比铝电池更接近商业化,然而在家用轿车上还是锂电池的天下。
看宁王的走势,下跌并非仅是上述技术路线的原因。或者说,为啥这些技术路线以前也有,这段时间对宁王才构成重击?
问题看看宁王130倍的动态市盈率,万一明年的订单比今年少靠什么能支撑高达1.3万亿的市值?投资者会有这样的担心:
1. 订单下降,宁王已经投产的生产线啥时候回本?
2. 假如碳酸锂的价格还这么涨下去,下游电动车企业不堪重负,买不起了,怎么办?
3. 宁德时代已经绑定锂电池上下游产业,形成股权关系的产业链,包括锂矿、电解液、正负极材料,万一技术路线变了,这些投资何时收回?
想想这些,平安夜也难以平安入睡。
但去看看茅台,作为白酒之王,临近年底正是机构扎堆之时,就没有这些技术路线的纠结可言。最近大家可以看看,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基金推广我司都接到忙不过来。这些大资金更容易在白酒这类消费股上扎堆。
图片摘自12月23日新浪财经
茅台虽然贵为A股第一股,动态市盈率55.4倍,这么一比较,茅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能不用扩,年年限量。你说谁更香?在大资金眼里,年底必然从高估值的锂电池上撤出了梭哈茅台。
万物利好茅台,包括宁王暴跌。
然而,只要新能源的蛋糕足够大,宁王依旧是宁王,产能优势太明显了。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认为是当下时间节点的选择。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