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药明康德(603259)的大跌让不少坚信喝酒吃药的小伙伴受伤惨重。今日药明康德一度反弹,然后再次遭到资本抛售。
因为后台问药明的小伙伴太多了,我必须出来说几句。
先说说药明为啥12月15日发生了跌停惨案。作为医药板块中的龙头白马,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是给其他药企代研发(包括临床试验和报审),说得专业一点叫CXO,也就是医药外包服务。再说得更专业一点,CXO分为CRO(研发)、CMO/CDMO(生产)、CSO(销售)三个环节,药明主要是CRO和CDMO两个环节优势明显。由于我们和山姆大叔渐行渐远,市场上传言对岸要把药明拉上黑名单。

药明康德的业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海外营收占比75%,也就是说一旦上了黑名单,大部分订单就没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辉瑞、瑞德西韦、默沙东,都是药德康明的客户。也就是说,你看那些厉害的创新药,很可能创新部分来自药明。药明在技术上的法宝是什么?
菠菜认为是研发人员工资低,不,这么说不太好听,应该说成是“我国医药工程师行业红利诱人”。
现在的药企,有钱的通过收并购来增加专利,没钱的可以把整个研发和产品设计全部外包,几个人成立一个公司做好市场销售,用人脉资源变现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目前公布的实体清单里并没有药企,药明康德的股价还是一蹶不振?
药明这种4000亿市值的体量,绝不是一两个人买能搞成跌停且连续下跌的。那么,只有一个可信的理由,即机构集体不看好国内的CXO行业。
从动态市盈率77.66看,在现在的基本面条件下给药明康德这么高的估值,是否合理?就这个理由,我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CXO企业专利众多,对岸如果惦记着要加入黑名单,即使现在没有实施,这种企图心也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药明这类高估值的CXO公司头上,把估值一直压低; |
2 |
医药行业的整体生态中,研发终究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集采倒逼药企投入研发。我国医药工程师的红利,不是利好药明一家企业,对于大多数药企同样都能受益。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药企自己投入研发; |
3 |
机构选择暂时回避CXO,不是因为15日一天的风吹草动。年关将至,机构选择盈利回收,落袋为安,减持的动作是早就有苗头了。机构的抛筹,不会是一两个交易日的行为,未来恐会持续。 |
市场博弈会最终回到一个简单的问题上,什么时候药明会显得不那么贵?在之前的常规逻辑里,医药白马已经比白酒还贵,集采刚过,整个行业到底多少估值合理,市场也在一边试探,一边行动。
但是,不得不承认,外包研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是医药行业的一个普遍选择。开药厂的,有几个是真正靠研发的?大多数都是在拼资源拼渠道。也许药明再回归到60倍左右的时候,市场会觉得合理性更强。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