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中报︱消费升级,干饭人还吃榨菜吗?菠菜原创

中报︱消费升级,干饭人还吃榨菜吗?

发布日期:2021-08-05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涪(读“福”)陵榨菜(002507),号称榨菜界的小茅台。2019年,包装榨菜行业前五大市占率合计72%,涪陵一家就占了36.4%。


作为A股唯一一家酱腌菜上市公司,涪陵榨菜在宝岛砖家的口中,甚至成了大陆经济的晴雨表。如果涪陵业绩不错,说明大陆人还能吃的上泡面+榨菜。如果业绩不好,那就证明我们已经吃不起榨菜了(笑cry)。


然而这个大陆经济走向的关联公司,似乎真的遇到了业绩瓶颈。7月31号,涪陵榨菜发布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3.47/3.76亿,同比+12.46%/-6.97%。单看二季度,营收下降10.78%,净利润下降27.57%。


大陆人又吃不起榨菜了?


当然不可能。其实不只是榨菜,另一大佐餐神品——老干妈辣酱也经历过连续多年的营收下滑。


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涪陵榨菜和老干妈这类佐餐龙头持续走衰?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榨菜和辣酱,作为原始的两大下饭菜,是会退出餐桌,还是乘势而起?


一.涪陵榨菜,受限于行业


涪陵榨菜虽是赛道龙头,但处在微不足道的细分市场,很难做大。


1.细分市场规模小


榨菜的原材料叫青菜头,对生产环境要求很高。种植区主要集中重庆及周边,其中重庆涪陵占全国一半。青菜头每年只在2月份收获一次,且易腐烂变质,必须集中收割加工处理。如果要运往外地,还需承担较高的运输成本。所以,只有像涪陵榨菜这样,能够在青菜头主产区建厂的企业,才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就导致,青菜头产量有限,榨菜行业进入门槛也较高。所以整个市场规模很小。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116亿,其中散装榨菜市场占了40%以上,包装榨菜零售市场只有 67亿。


涪陵榨菜确实有地利优势,形成了天然壁垒。而且实控人是重庆国资委,背靠大树,孕育了这个榨菜龙头。但在这个有限的市场中,想继续做大,涪陵榨菜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铺渠道,扩大在全国的市场覆盖率。第二,涨价,用有限的产品赚取更多的销售额。


2.渠道扩张,逼近市场天花板


涪陵榨菜成立于1988年。经过几十年的扩张,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地方作坊了。涪陵榨菜全国各地经销商2489个。从各地区的营收占比来看,涪陵榨菜并没有严重依赖大本营,而是已经实现了销往全国。


这确实是好事,但换个角度想,已经爬到了山顶,要如何继续上升?

图片来源:《涪陵榨菜2021年半年报》

3.涨价,以销量下滑为代价


涪陵榨菜(主品牌乌江)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多年提价。曾经一包70g 5毛,现在一包80g卖3块。而且迫于销售额压力,涪陵榨菜以后可能还会继续涨价。


当然没有台湾砖家想象的那么离谱,3块钱我们大陆人还是有的。但榨菜不是茅台,又不会升值。甚至作为日常消费,都不算是必备品,吃不吃都行,还有非常多的替代品。继续涨价,还有多少人愿意买呢?


现在,涪陵榨菜的毛利率已经达到60%。一个毫不起眼的咸菜,俨然成了暴利的奢侈品。但涨价,势必要以销量下滑为代价。


二.老干妈,惜败于竞争


相比之下,老干妈虽然也是聚焦细分领域,但辣酱不会受到原料产量的限制,市场规模要远高于榨菜。不过同样,老干妈也没有涪陵榨菜的行业壁垒。市场上,做榨菜的企业不多,但做辣酱的企业绝对不少,甚至岳云鹏、黄磊、林依轮这些明星也要分一杯羹。

依次是嗨嗨皮皮(岳云鹏出品)、黄小厨(黄磊出品)、饭爷(林依轮出品)

老干妈的竞争优势是价格,坚持不涨价,但也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利润。


2014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退居幕后,儿子上任。虽然还是坚持不涨价的原则,但是为了提高利润空间,更换了辣酱的辣椒原料。品质下降,带来口碑下滑,自此销售额直线下降。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

但若因此就把老干妈走衰归于换料,也未免太单纯。大家发现老干妈变味之后,不是不再吃辣酱,而是转向了其他产品。所以说,更换辣椒原料,只是加剧了问题爆发,但真正导致销售额下滑的,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019年,老干妈业绩回暖。很多人解释说,是因为陶华碧又回来掌权,辣椒原料也换回了原来的遵义辣椒。不可否认,或多或少会有这个原因,但如果一家企业的兴衰,全系于一人,那这家企业也走不了多远。


其实在销量下滑之后,老干妈一直在自救。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营销。以前老干妈从不打广告,但从2018年起,和男人装联名;推出老干妈口红、老干妈卫衣;联合聚划算办艺术秀;后来还推出了那个“拧开干妈”的沙雕广告片等等。

强烈推荐,魔性洗脑

以前的老干妈,可以靠品质取胜,不打广告依然有口皆碑。但现在老干妈置身于竞争对手之中,产品的比拼已经变成了营销的比拼。


营销,也就意味着增加费用投入。对于坚持不涨价的老干妈而言,即便能够夺回原有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也必然会下降。


三.扩品和深耕


涪陵榨菜和老干妈,虽然都属于佐餐调味品,但面临的市场环境完全不同,所以应对的方式也不同。


对老干妈而言,无论是重新换回辣椒原料,还是加大营销力度,都是在辣酱这一产品上继续深耕。不过随着利润被稀释,老干妈或许也会走上涨价的路。又或许,跟随消费升级的潮流,推出高端新品,提高毛利。


总之,在辣酱这个领域,老干妈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而涪陵榨菜,因榨菜存在行业壁垒,确实很难再有竞争对手能够与之抗衡。不过另一方面,即便是产品升级,还能有多少涨价和扩张的空间?


榨菜最终会成为涪陵稳定的现金奶牛,但是与老干妈不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涪陵榨菜还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压力。所以必然要去寻求新的增长点。目前涪陵榨菜已经进军到萝卜、海带丝、泡菜领域。甚至可能还会择机进入川式复合调味品和休闲果蔬零食市场。


涪陵榨菜的优势在于:渠道,经销商已经遍布全国。但即便如此,扩品类依然要源源不断的输血。融资建厂,投入宣传等。


整体来看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收不增利。而原因就是极大的增加了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用。毕竟“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的口号,成功塑造了乌江榨菜的品牌。但是其他产品,还没什么知名度。

图片来源:《涪陵榨菜2021年半年报》

没有行业壁垒的保护,涪陵榨菜作为一个后来者,能不能成功抢占其他产品的市场,还不好说。即便最终结果是好的,这个过程也必然很血腥。涪陵榨菜短期业绩,不会太好看。


最后,还是回应宝岛砖家一句,涪陵榨菜,不是大陆经济的晴雨表。业绩涨跌,也不是表象这么简单。


不过涪陵榨菜3块钱80g,泡面是真舍不得放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